8月25日下午,全市科技创新暨校城融合大会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校城融合,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主持,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泰安校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少鹏讲话。
杨洪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敬意。他指出,党中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省委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重点任务之首,提出了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加快实现“六个新突破”的主攻方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发挥好驻泰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科创企业多等优势,以更大力度加压奋进、赶超跨越。
杨洪涛强调,要坚持需求导向,切实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需要,精准发力,攻坚突破,把科教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科技创新实效。要加快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坚持问题导向,精选主攻方向,强化开放合作,沿着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坚持培育现有企业、招引外来企业“双轮驱动”,打好扶持培育“组合拳”,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梯次培育,注重科技招商,促进成果就地转化。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坚持适用导向,打破地域观念,推动现有平台提档升级,争创高层次创新平台,扩大创新平台覆盖面,搭建具有泰安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平台体系。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坚持市场导向,创新转化模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优势。
杨洪涛指出,要深化校城融合,奋力增创泰安科创新优势。深入实施驻泰高校综合实力提升、校城学科产业对接、研发和产业平台共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人才联合引进培养、环境服务优化提升“六大工程”,进一步完善校城融合机制,充分激发驻泰高校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要积极畅通人才培养渠道,精准培养人才,强化柔性引才,搞好宣传引导,吸引人才留泰来泰就业创业。要高效推进合作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化理念,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抓好合作协议落实落地,抓好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抓好项目孵化转化,推动校地融合发展走深走实。要精准推进校城对接合作,建立政府导向清单、高校资源清单、企业需求清单“三张清单”,明确对接方向,拓宽对接渠道,完善对接机制,推动校地校企对接合作常态化、长效化。
杨洪涛强调,科技创新和校城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领域广,涉及单位多,需要大家同舟共济。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立体联动的强大合力,统筹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压实工作责任,对照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要狠抓政策落地,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工作抓实抓细,把资金用在关键技术突破、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点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要搞好服务保障,为企业和高校搞好“店小二”服务,及时解决困难问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需必应”。要坚持效果导向,把县级推进校地融合情况纳入市对县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要弘扬创新文化,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舆论导向。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共识,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开启创新驱动发展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涛主持时指出,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价值链“六链”融合,加速形成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优势。要坚定不移推进校城融合,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资源共享等机制,努力在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共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要坚定不移抓好工作落实,撬动我市创新驱动、科技兴企、人才强市协同战略全面实施,为科技创新和校城融合积蓄新动能、提供新引擎,持之以恒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和校城融合工作再上新水平。
会议宣读《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为2021年度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代表颁奖。2021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和2021年度市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发言。
市领导刘泮英、张颖、姜宁、辛海明和各县(市、区)、功能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及省属以上驻泰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参加会议。
(来源:中华泰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