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023年全市科技工作打算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3-17 17:02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科技工作十分重要。为加快推动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全市科技工作新局面,研究确定2023年科技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叠加机遇,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双十双百启动推进、创新平台能级提升、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科技服务优化提升、党建作风深化建设“六大行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资链、政策链和服务链“六链融合”,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科技引擎。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

1.谋划推进科技创新攻坚行动。加强全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坚持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系统思维和链式举措,统筹全市科技资源,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搭建人才链、对接融资链、完善政策链、供给服务链,推进科技创新各链条融合贯通,以深化改革构筑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2.组织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高标准编制泰安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发掘泰安科技创新特质元素,塑造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样板。坚持市级统筹,健全协调机制,举全市之力破解创建工作难点。实行闭环管理,坚持挂图作战,开展跟踪监测评估,动态优化创建工作措施。讲好泰安创新故事,广泛宣传、展示、推广全市科技创新的做法、成效和经验,扩大创建工作影响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3.改革创新科技平台运行机制。加大科技平台绩效评价力度,对平台创新投入、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情况进行分类考核和分级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支持激励政策有效挂钩。发挥创新联盟引领作用,统筹全市创新平台资源,坚持共享共用共建,推进企业和企业之间、平台和平台之间的协同创新与资源开放共享。按照市场化、股份制方向,改革泰安产研院、泰山创新谷的运行体制和机制,重点引进技术成熟、能够产业化实施的项目。

4.健全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模式。深化科技项目实施情况绩效评价,作为项目后续支持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在科技项目申报、受理审查、评审立项、绩效跟踪、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坚持全过程留痕,实现可查询、可申诉、可追溯;全面推进“军令状”管理,约定主管部门、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具体责任和罚劣措施;深入实行“里程碑”管理,减少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赋予科技项目揭榜方和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项目预算调整全部下放,全力为科研攻关松绑减负。

5.深入推行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坚持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着力破解成果评价中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问题,构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元”评价体系,为技术交易、科技奖励、项目评审立项等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实施双十双百启动推进行动

6.启动实施“双十”工程。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聚焦全市13个重点产业链(集群),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以“揭榜挂帅”的方式,解决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十大成果转化项目”,鼓励重点领域关键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高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成效。

7.启动实施“双百”行动。推进高水平校地企合作,实施“百名专家泰安行”活动,畅通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来泰渠道,邀请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解决难题;实施“百家企业院校行”活动,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长期合作,实行“拿来主义”,统筹汇聚优质科技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

8.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系统布局和稳定支持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鼓励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以竞争性项目形式,对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进行支持,鼓励企业依托创新平台参与“双十”工程和“双百”行动,实现市场所需和平台所能有机结合,推动现有平台加速向高端迈进。支持泰山创新谷建设发展,加快完成省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任务,搭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1个核心运营体系,发展技术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云平台中心3个中心,推进北京人才飞地、首科医谷、驻泰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中试基地4个平台建设,形成N个产业化方向的创新创业服务链,逐步增强“1+3+4+N”的综合创新体系服务效能。

9.争创省级以上园区平台。抓住国家、省实验室体系重塑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布局等机遇,加强厅市会商,力争建设一批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好“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化争创省级高新区的政策措施,支持宁阳县、泰山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管理,开展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价,围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园区提质升级,指导做好肥城省级农高区验收评估工作。

10.增强科技孵化能力水平。加强全市孵化载体绩效管理,提高孵化平台专业化运营能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孵化载体提质升级,提升服务水平和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探索“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试点,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打造培育全市科技企业的主阵地。

(四)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11.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遵循科技企业成长规律,建立全链条式培育体系,加快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实施科技企业“育苗工程”,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培育更多的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给予精准服务和支持,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

12.培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投入、专利储备等重要运行指标的监测服务;深入分析挖掘可培育成高企的潜力企业,进一步完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企认定“应报尽报、应升尽升”。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预审核制度,市县两级联动,深入企业一线靠上辅导服务,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13.培优科技创新型50强企业。在全面总结评估的基础上,适时对现有“创新50强”企业进行动态调整。实施“科技企业创新升级助力行动计划”,推动创新要素资源向“创新50强”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五)实施科技服务优化提升行动

14.落实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紧紧扭住科技创新政策执行落实不放松,修订编印《科技创新政策摘要汇编(2023版)》,加强创新政策宣传、宣讲和解读。建立县市区(功能区)服务专班、产业链服务专班、高校服务专班,送政策、送服务上门,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确保各项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落地。围绕全市现有13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基础和现有技术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导入国内外科技力量,为泰安未来发展布局抢占新高地。

15.创新科技金融模式。紧盯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放大科技担保资金池,发挥“鲁科贷”作用,用好各类基金,强化泰安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积极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的融资难题,促进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

16.推进校城融合工作。立足科技部门职能,坚持互惠共享,围绕校城融合“六大工程”,搭建驻泰高校与我市企业科技合作的桥梁,用好用活驻泰高校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推动我市企业与驻泰高校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交流活动,促进驻泰高校更多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17.开展科技人才引育服务。坚持产才协同,搞好补充式、填空式的招才引智,引进急需人才,培养紧缺人才。组织实施“登高望远•选择泰安”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挖掘储备一批科技人才“潜力股”,对获奖人才给予项目落地选址、工商注册登记、投融资服务、科技项目申报规划等“一揽子”专项服务。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点对点”指导和帮助企业申报省级及以上人才工程。抓好外国专家引进服务,积极争取中国政府友谊奖、省政府友谊奖以及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服务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人才飞地”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贷款补贴等给予支持。

18.完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进一步优化支持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指导设立泰安市技术市场协会,组织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泰安市技术交易中心,强化网上技术市场技术服务功能,落实技术转移补助资金,健全全市技术市场“一厅一网一资金”的发展模式。

19.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系统谋划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创新科技特派员选派模式,有效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将科技特派员工程从“单兵作战、单项服务”向“集群作战、系统服务”转变,打造泰安科技特派员品牌。以主要粮食作物、畜禽、林果等新品种选育(引进)繁育、示范推广为重点,实施市级农业良种项目,以链式思维布局现代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六)实施党建作风深化建设行动

20.打造“红旗党建·科技先锋”党建特色品牌。深化党建规范化标准化成果,实行党支部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夯实党建责任,探索推行“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方法,对照责任清单抓好工作任务落实。凝练提升党建工作的特色和经验,升级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坚持在科技工作实践中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以党建工作促进科技创新服务更加及时、周到和精准。

21.组织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持不懈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深化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效果,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廉政风险排查,亮明纪律“红线”,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动员局系统党员干部围绕全局重大任务,在主动参与“六大行动”、“六链融合”等重点工作中淬炼党性、锻炼能力、提升水平,当好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